世界血友病日|关爱“玻璃人”,三代试管婴儿技术阻断遗传病!
对于普通人来说,当我们肆意玩耍时身上不小心磕着碰着了是常有的事,压根算不了什么。
但对于这样一群人来说,这些看起来微不足道的小伤很有可能导致血流不止身体如玻璃般“易碎”,他们就是血友病患者,也被称为“玻璃人”。
每年的4月17日为“世界血友病日”。为了纪念世界血友病联盟(WorldFederationofHemophilia,简称WFH)发起人─加拿大籍的法兰克·舒纳波先生(Mr.FrankSchnabel)对于血友病患的贡献,唤起大众对于血友病的正确认知。
自1989年起,以他的生日4月17日作为“世界血友病日”。2023年4月17日是第35个“世界血友病日”,活动主题是“人人可及:预防出血”。
可能大多数人知道血友病是一种遗传病,但还是存在不少疑问:
为什么会患上血友病?
血友病该怎样阻断?
血友病是不是一定会遗传?
在第35个“世界血友病日”的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对这个疾病进行更多的探究吧!
1、什么是血友病?
血友病通常是一种血液不能正常凝固的遗传性出血性疾病,主要表现为关节、肌肉和深部组织出血,也可表现为胃肠道、中枢神经系统等内部脏器出血等。
外伤或手术后延迟性出血是本病的特点。若反复出血,不及时治疗可导致关节畸形和假肿瘤形成,严重者可危及生命。
血友病根据缺乏的凝血因子不同可以分为三类:
✅A型血友病(也称为血友病甲)X性连锁隐性遗传缺乏Ⅷ因子。进而影响患者的凝血功能,导致患者发生关节腔、内脏以及肌肉的出血这一类疾病。是临床上最常见的血友病。
✅B型血友病(也称为血友病乙)是伴性遗传缺乏Ⅸ因子,其特征是活性凝血活酶生成障碍,凝血时间延长,出血症状较A型血友病轻。
✅C型血友病(也称为血友病丙)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缺乏Ⅺ因子。这种类型是血友病中较少见的,且男女均可患病,这一点和血友病甲,血友病乙是不同。
血友病特征表现主要为以下几点:
血友病是否会出现临床症状或是否会出现出血,主要取决于正常的凝血因子水平。
①当凝血因子活性水平达正常的5%~40%时(轻型血友病),不会出现自发性出血,但手术或外伤时,可异常出血;
②当凝血因子活性水平达正常的1%~5%时(中型血友病),偶然可见自发性出血,手术或外伤时可有严重出血;
③当凝血因子活性水平小于正常的1%时(重型血友病),可出现典型的肌肉或关节自发性出血。
2、血友病的遗传几率?
血友病具有遗传性,多数患者生来患病且有家族史。
✔男性患者与健康女性,儿子一定不患该病;女儿100%为血友病基因携带者——即只携带血友病基因,但不一定会发病。
✔男性患者与携带血友病基因的女性,儿子女儿患病与否的概率都是50%;且女儿一定会是血友病基因携带者。
✔健康男性与女性患者,儿子一定患病,女儿一定不会发病,但一定是血友病基因携带者。
✔健康男性与携带血友病基因的女性,儿子患血友病的可能性为50%;女儿一定不会发病,但有50%的可能性是血友病基因携带者。
✔男性患者与女性患者下一代一定会患血友病。作为终生性的出血性疾病,往往需要终身治疗。
只要补充上所缺乏的凝血因子来避免出血,患者就可以像正常人一样生活和工作。患者一旦出血应尽快治疗,减少疼痛对关节、肌肉和器官的损坏。
目前,除了药物,还可以通过注射将凝血因子补充进血液中。
3、如何阻断血友病遗传?
遗传咨询
虽然血友病患者可以结婚生子,但是由于血友病缺乏有效的根治措施,所以建议传递者进行专业遗传咨询与生育指导。
产前诊断
血友病的产前检查以往主要是在妊娠18-21周时,通过胎儿镜采取胎儿血来测定凝血因子。
由于胎儿中凝血因子水平有较大的个体差异,且胎儿采血有一定危险性,故应用并不广泛。
第三代试管婴儿技术
血友病是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变基因在母亲的X性染色体上。具有隐性遗传、隔代遗传的特点,通常男性发病,女性很少发病。
夫妻双方在孕前可以进行遗传咨询,我们通过开展遗传病的携带者筛查,如果发现夫妻双方均携带有风险的基因突变,那么结合第三代试管婴儿技术——胚胎植入前单基因遗传病检测技术(PGT-M),从源头上将遗传病阻断。
血友病对于患者来说是伴随终身的疾病,对于整个家庭来说,可能世世代代缠绕着家族里的成员。
但随着医疗技术,特别是第三代试管婴儿技术的发展,我们可以减少血友病的发生,帮助血友病基因携带者生下健康的宝宝,让他们免受“玻璃人”的痛苦,实现优生优育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陈淑芬,蒋玮莹.甲型血友病基因诊断及产前诊断的研究进展[J].国际遗传学杂志,2009(03):195-198+229.
[2].杨汉松,刘志勇,曾缘欢,王瑞泉,吴联强,陈冬梅.全外显子组高通量测序确诊新生儿重型血友病B一例[J].中华新生儿科杂志,2021,36(04):60-61.
[3].唐少华,陈栋,林晓,徐峰,李焕铮,刘晓丹,徐献宗,秦方,吕建新.临床不同背景情况下血友病A的产前诊断方案[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10(10):948-952.
[4].戴菁,王学锋.血友病基因诊断的现状思考[J].临床内科杂志,2020,37(01):16-19.
[5].血友病治疗中国指南(2020年版)[J].中华血液学杂志,2020(04):265-271.
顾问Chr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