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惊喜!40+试管,随着这个激素水平增加,活产率最高可提升91%!研究实锤!

很多试管姐妹都藏着个遗憾:其实未必没机会自怀,只是被年龄和偏低的AMH,推着走上了试管之路。
可让人揪心的是,试管救不了卵巢储备,折腾几次下来,卵巢功能反而可能“断崖式”下跌。难道AMH低,就只能认栽?
不是这样的!破局的关键并不在“多试几次”,而是要先跳出对AMH的认知误区,读懂自己的生育力,才能找到那条对的路。

通过对备孕经历的梳理,我们发现了一个关键问题:高达90%的试管姐妹,对AMH存在很大的误解。正是这种认知偏差,导致她们在备孕决策上频频失误,无端延长了备孕周期。
今天,橄榄树生命就和大家一起,来破除关于AMH的3个常见误区!也希望通过这篇分享,可以帮助大家结合自己的情况,找到适合自己的备孕方法,高效达成好孕目标!

误区一:AMH的变化和卵子质量无关
我们一直鼓励大龄或卵巢早衰的姐妹们,在怀孕前对AMH进行调理。也有姐妹会说,AMH高了也没有意义,因为卵子质量才是生育的必要条件。
确实,卵子质量是怀孕的必备条件,而AMH在很多姐妹的心中,是数量的代表。
不过目前针对卵子质量的诊断,更多是回顾性的诊断。而生殖与生育杂志上一篇关于《增加AMH值是否能够缓解高龄活产率下降》的研究,让人惊喜。

在这项研究中,他们分析了包括7,819名年龄≥41岁的试管患者AMH的情况,最后的结论显示:年龄≥41岁的IVF的女性中,随着血清AMH水平的升高,活产的几率显著增加。尤其是AMH低于0.71时,随着AMH值的增加,活产率可以提高91%。
为什么会有这样大的提高呢?其实正是因为AMH是作为颗粒细胞所分泌的激素。AMH的提高,预示着颗粒细胞数量的增加和质量的改善。而颗粒细胞和卵子细胞是互为共生的。

▲ 卵母细胞环境:卵泡液和卵丘细胞对卵母细胞的健康至关重要
颗粒细胞会给卵子提供营养环境和激素发育的环境,相当于卵子的“小棉袄”。卵子质量无法直接检测,但是颗粒细胞可以的。
颗粒细胞质量得到了提高,那卵子细胞的质量同样得到了加强。所以AMH的改善,对于生育力的提高来说,是极其重要的。

误区二:AMH<1 就要马上试管
大家总把AMH当成卵巢储备的“晴雨表”,但其实它没那么“权威”。它只是某一时刻,窦前卵泡中的颗粒细胞分泌的激素,很容易受各种因素影响:
比如促排之后很多姐妹AMH会发生骤降,还有一些姐妹会在长期的工作压力和熬夜后,AMH值下降速度增快。还有部分姐妹,在我们的针对性调理后,AMH值有所回升。
所以这些波动,并不是说卵子储备变多或变少了,只是在告诉我们:卵泡周围的颗粒细胞,活性和数量发生了变化。
想明白这一点,就能少很多不必要的焦虑。以前AMH一低,就忍不住恐慌,甚至急着去促排,可这份焦虑本身就对生育不利,盲目行动往往得不到好结果。

但现在可以更从容:AMH<1ng/ml,先别急着去做试管,先找找有没有影响它分泌的因素。在这个过程中,可能会发现那些藏在背后的难孕原因,针对性去改善,卵子质量说不定就能提上来。
哪怕AMH<0.1ng/ml,也不必过于焦虑,因为怀孕只需要1颗好卵子就可以,只要好好呵护,依然有希望。
所以从数量角度来说,AMH低,一方面并不能完全反应卵巢储备的真实情况,反而提供了一个身体改善的“线索”,只要能够找到影响AMH分泌因素,这些因素也很可能包含着难孕的因素。
误区三:AMH不可逆
AMH不可逆,只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步降低,是很多姐妹固有的认知。但是相信也有部分姐妹在监测自己AMH值时,发现了AMH值会有骤降或者缓升的状况。
排除临床检测的误差外,导致AMH的上下波动的因素,其实有很多。
比如多囊人群,大多都存在AMH过高的情况,但是随着对多囊卵巢综合征的干预,代谢的好转,月经的恢复,AMH就会恢复正常;还有一部分试管姐妹,当连续多次促排时,会发现AMH骤降的情况时有发生。

其实AMH从来不是“固定不变”的,自身代谢快慢、内分泌是否平衡、日常营养是否充足,都会悄悄影响它。所以不管是AMH偏高还是偏低,比起纠结数值,更该做的是从身体整体出发进行综合调理。
就像卵巢早衰的综合调理思路,从来不止步于调整生活方式。需要从生殖营养补充、代谢功能强化、微循环改善,到清除那些看不见的不良影响因素,多维度同步干预。这样的调理,才能真正作用于生殖细胞,带来切实的改变。
希望今天的分享,能帮你破开对AMH的固有认知,少一些无谓的纠结。日常咨询里,太多姐妹困在AMH的数值里,被担忧和焦虑牵着走,却忘了去追问它背后藏着的身体信号,更错过了真正能改善的机会。

说到底,AMH很重要——能提升自然是好事,对改善生育状况大有裨益;可即便暂时没变化,在调理中挡住那些伤害卵巢储备的因素,也是在为好孕蓄力!
愿你的备孕路少些焦虑,多些希望,平安抵达“成为妈妈”的终点。需要梳理思路、解答疑问时,我们随时都在。


顾问Chr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