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卵巢功能下降」诊疗新突破!权威指南给出6大方向,照做准没错!
在我们所遇到的很多备孕姐妹中,大部分都是“老大难”,尤其35岁以上的姐妹,卵巢功能或多或少都有下降。
要知道,如果在40岁之前就出现了卵巢功能的减退,称为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POI),不仅可能会让可用卵泡数量减少,卵子质量下降、染色体异常风险升高,还会降低自然受孕概率和试管成功率。
继2017年我国发布POI专家共识后,时隔6年,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结合国内外最新研究证据和咱们国内的实际情况,更新了《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的临床诊疗专家共识(2023版)》,里面有不少关键改动。
这份新共识到底有哪些核心更新点?对POI的诊断标准和治疗方向又有哪些新的指导意义?别急,接下来就为大家一一拆解!
为什么年纪轻轻卵巢功能就下降?POI遗传学病因新共识给你答案!
不少备孕姐妹都有这样的困惑:“明明我还年轻,怎么卵巢功能就开始下降了?”其实和多数疾病类似,不孕的原因也能归结为先天(遗传)与后天两大因素。
近年来随着医学研究的深入,POI的基因突变图谱逐渐清晰,新共识明确指出,POI在遗传学上具有高度异质性——有阳性家族史的患者约占10%(5.0%——37.5%),目前已证实有多个基因参与POI的发病过程。
更值得关注的是,2023年我国开展的最大规模POI全外显子组基因测序(WES)研究显示,基因突变在POI病因中的贡献度,已从原先认知的15%提升至23.5%。
虽然先天的遗传因素无法改变,但后天可努力的方向还有很多,关于这一点,新共识在后续内容中也给出了具体指导。
POI病因新解读:除了遗传,这些因素也会影响卵巢功能!
除了之前提到的遗传因素,新共识还明确了免疫、感染、环境及不良生活方式等也是重要影响因素。不过,半数以上的POI患者病因尚不明确,为特发性POI。
● 自身免疫紊乱可能“攻击”卵巢
共识指出,自身免疫功能紊乱可引起卵巢功能损伤而导致POI。4%——30%的POI患者合并自身免疫性疾病,以桥本甲状腺炎最常见,其次为Addison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重症肌无力等。
自身免疫性肾上腺疾病起源的POI占自身免疫性POI的60%——80%,且与自身免疫性淋巴细胞性卵巢炎密切相关。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约占免疫性POI的14%——27%。
此外,类固醇合成酶抗体、促性腺激素及其受体的抗体、透明带和卵母细胞的抗体均可能与POI的发生有关。
● 环境及不良生活方式的“隐形伤害”
环境中的化学、物理及生物因素,会对卵巢功能造成潜在损害。
其中,多种环境内分泌干扰物(EDC)危害显著,比如有机磷类、有机氯类、拟除虫菊酯类等农业杀虫剂,以及双酚A(BPA)、邻苯二甲酸酯、对羟基苯甲酸酯、多氯联苯、全氟烷基类化合物等有机化合物,均可能干扰卵巢正常功能。
除了环境因素,不良生活习惯也不容忽视——女性吸烟、反复染发等行为,都可能成为绝经年龄提前的危险因素,间接影响卵巢储备。
强调了医源性因素对卵巢功能不可逆的损伤
在影响卵巢功能的因素中,医源性因素的“杀伤力”常被忽视,而新共识特别强调,部分医疗操作可能对卵巢功能造成不可逆损伤,甚至导致永久性卵巢衰竭。
对于放化疗对生殖细胞的毒性作用,大家已较为熟知,而关于手术对POI的影响,新共识在原共识“手术引起卵巢组织缺损或局部炎症、影响卵巢血液供应而导致POI”这一句话的基础上,给出了更明确的界定:
“部分盆腔手术(如子宫切除术、卵巢肿瘤切除术、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剔除术及子宫动脉栓塞术)可能会损伤卵巢功能,一些影响卵巢血运或引起炎症的医源性因素均可能引起卵巢功能损害和永久性的卵巢衰竭” 。
这也提醒备孕姐妹,不要盲目迷信不孕症的宫腹腔镜手术治疗。手术并非终点,术后的规范药物治疗、针对病因的生活调理,以及积极预防复发以避免二次手术,对保护卵巢功能同样至关重要。
POI病因诊断有新方向!遗传与免疫学检测的重要性获肯定
● 染色体和(或)基因检测:非医源性POI患者均建议行染色体检测。有条件时可应用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WAS)或二代测序(NGS)技术,识别与POI相关的基因突变。
● 免疫学检查:部分POI患者伴发自身免疫性疾病,因此在诊断时应同时进行有关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筛查,如21-羟化酶抗体、肾上腺相关抗体及甲状腺相关抗体等。以此判断是否存在自身免疫功能紊乱导致的卵巢功能损伤。
POI不只是影响生育!这些健康风险需警惕,应尽早治疗!
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POI)带来的影响远不止生育难题,共识特别补充了POI对患者其他重要系统的健康危害,并明确了针对性的健康管理建议。
由于POI患者比正常绝经女性更早出现雌激素水平下降,其相关问题如骨质疏松症、心血管疾病、泌尿生殖道萎缩症状,及认知功能减退等,的发生率远远高于正常绝经患者,程度也比较严重,这些理论有非常明确且有大量循证学证据支持。
基于此,该指南建议,POI患者人群如无禁忌证应尽早开始治疗;通过科学干预降低相关系统疾病的发生风险,保障健康。
POI治疗不止“补激素”!共识强调综合管理,3点关键要做好!
对于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POI)的干预,共识不再局限于单一治疗手段,而是明确强调规范化激素补充治疗、心理调节与生活方式调整相结合的综合管理重要性,为患者提供了更全面的康复方向。
1.生活方式调整:76.5%的改善空间
一些患者确诊POI后,会因“卵巢功能衰退”陷入焦虑、自暴自弃,但其实遗传因素仅占POI病因的23.5%,剩余76.5%可通过后天努力改善。新共识建议:
早发现、早干预、早治疗,积极调整生活方式,加强锻炼,缓解心理压力,同时戒烟限酒、膳食平衡、保障维生素D和钙的充分摄入,并非没有怀孕可能。
2.激素补充治疗(HRT):预防远期风险
在良好生活方式的基础上,新共识明确:POI患者一经确诊,在排除用药禁忌证后,应尽早开始激素替代(HRT)治疗,可有效改善过早出现的低雌激素状态,缓解潮热、阴道干涩等不适,更能预防骨质疏松、心血管疾病等远期并发症。
3.非激素补充治疗:保健品首次被纳入
除了激素之外,共识还提出了一些非激素治疗,比如植物类激素、植物雌激素、中医药和其他保健品,如:
多种维生素、辅酶Q10、脱氢表雄酮(DHEA)、褪黑素、运动治疗如太极、瑜伽等均对卵巢功能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这是共识首次将保健品类纳入卵巢功能提升的建议中,也是归因于最近这些年的处方营养素研究切实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POI患者别灰心!综合调理,卵巢仍有“生机”!
POI患者并非完全的卵巢“衰竭”,还存在间歇性和无法准确预测的卵巢活动,约25%诊断为POI的患者可能自发排卵,5%——10%的POI患者可能自然受孕。
正因如此,想要最大化提升治疗效果,就需要采用多种手段进行综合调理。
在规范临床治疗的基础上,若能结合生殖营养支持、功能医学干预、中医调理、科学健康管理等多维度的亚临床辅助方式,并积极调整生活习惯,往往能为患者带来更优的治疗结局,增加妊娠可能性。
更重要的是,对POI的干预不应只聚焦于“助孕”这一单一目标。卵巢衰老往往是身体整体衰老的提前信号,常与不良生活方式、氧化应激、炎症损伤等因素密切相关。
因此,在调理过程中,还应同步纠正身体的亚健康状态,针对性应对导致卵巢衰老的致病因素。
当这些影响健康的潜在问题得到改善,卵巢功能便有了重新焕发生机的可能,而一个健康、有活力的身体状态,也是迎接新生命的重要基础。
如果您正面临高龄备孕、卵巢功能下降、卵子质量不佳、内分泌或免疫失衡,或是有试管失败的经历,不妨积极寻求专业生殖医疗团队的帮助,获取个性化的调理与治疗建议。
顾问Chr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