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了优质胚胎就稳了?11335个优胚移植数据揭示:Ta才是试管成功的“关键变量”!
如果你做了三代试管,拿到通过筛查的胚胎,会不会立刻满心欢喜地想启动移植?即便没做三代筛查,好不容易在促排后有了级别不错的胚胎,是不是也开始满是期待,盼着和Ta合体?
毕竟胚胎质量直接关系着移植成功率和后续的活产率。有了好胚胎,似乎真的就离顺利抱上宝宝不远了!
11335个优质胚胎数据告诉你:年龄,是试管移植绕不开的坎!
如果你也有上面的想法,先等等!我们来看一组针对11335个通过筛查的胚胎,统计其移植后的妊娠率和活产率的数据。这组数据,对于35岁以上的备孕夫妇来说,极具参考意义!
▲ 整倍体胚胎移植后,母亲年龄
会影响辅助生殖技术的成功率吗?
这是国际权威期刊《生殖与不育》上发表的一篇系统综述和荟萃分析,专门研究不同母亲年龄对胚胎移植成功率、活产率的影响。
这篇综述整合了7项研究,涉及11335个经三代筛查确认染色体正常的胚胎,数据量不小,参考价值很足。
结果也很明确:哪怕是染色体正常的胚胎,母体年龄不同,移植后的妊娠率和活产率也不一样。
来自于参考文献
35岁以下的年轻组,这两项指标明显高于35岁及以上的大龄组,而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尤其是在35岁以后,移植成功率和活产率,呈现梯度下降的趋势。也就是说,就算是过了筛的优质胚胎,移植能不能成,还是会受妈妈年龄的影响。
所以就算手里有了不错的胚胎,也不能掉以轻心,得多关注那些可能影响妊娠和活产的其他因素。这样才能最大程度让移植后的结果更理想。
35+试管别只盯着胚胎!年龄背后有3大生育“拦路虎”
对35岁以上的备孕人群来说,这个结论已经很明确:除了胚胎质量,年龄本身就是影响妊娠率和活产率的独立因素。
那年龄背后,到底藏着哪些影响移植成败的关键?
美国芝加哥西北大学生殖内分泌和不孕症科团队专门就此做了研究评论。他们不仅认同年龄会单独影响试管成功率,还推测了年龄导致生育力下降的几个原因:
▲ 即使有非整倍体的植入前基因检测,年龄仍然很重要
1. 大龄人群流产风险更高,就算胚胎经筛查确认染色体正常,也可能出问题。这或许和之前的流产史、剖宫产史造成的宫腔损伤有关;如果还有胰岛素抵抗等糖代谢问题,流产风险会更高。
2. 年纪大了,不光卵巢功能走下坡路,子宫内膜也会老化。要是再遇上肌瘤、腺肌症、息肉等问题,可能引发局部炎症,影响子宫血管循环和收缩功能,进而降低胚胎着床和持续发育的能力。
3. 母体线粒体功能下降也会拖累妊娠潜力。比如胚胎着床时的能量代谢、基因表达,还有表观遗传环境等,都得靠母体线粒体功能来支撑。
孕育就像播种:土壤和气候同样关键
把孕育比作播种就很容易明白:想让种子(胚胎)顺利发芽,光有优质种子不够,还得有肥沃松软的土壤(子宫内膜容受性),以及适宜的阳光雨露(母体整体环境)。
对胚胎来说,内膜容受性可不只是厚度够了就行。更重要的是血流充足、免疫平衡、没有炎症“捣乱”,雌孕激素也得协调——这样的内环境,才是胚胎着床的“沃土”。
如果有黏连、炎症、息肉或肌瘤,就像土壤里掺了石块,胚胎自然难“扎根”。
而母体环境就像播种的节气。哪怕种子再好、土壤再肥沃,节气不对、气候恶劣,种子也无法顺利发芽生长。
孕育是十个月的长跑,母体得有充足的营养储备、正常的能量代谢,还有安稳的内环境,才能持续给胚胎“供能”。如果营养、代谢或免疫出了问题,身体就很难接纳胚胎,着床自然困难。
所以说,母体环境对胚胎着床同样重要。前面提到的两篇文献也特别提醒大龄备孕人群:别只盯着胚胎质量,宫腔环境和自身健康状态也得重视。把这些都调理好,才能改善移植环境,提高着床率和活产率。
对大龄试管姐妹来说,胚胎格外珍贵,但有了好胚胎不代表就能顺利抱到宝宝。在迎接宝宝到来前,不妨多花些时间和精力改善内膜容受性与自身健康状况。
顾问Chr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