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膜要养到多厚,才能让胚胎成功着床?
在临床诊疗中,常常把内膜比喻为种植胚胎的土壤。
土壤的肥沃程度,将与胚胎的着床率有着直接关联,因此,移植前也会针对子宫内膜的厚度进行反复检测。
可即使如此,也常常会有患者被医生要求要继续养内膜。
1、子宫内膜的作用?
子宫内膜主要由功能层和基底层组成,其中,功能层会随着月经周期的变化而发生增厚、脱落、再生的过程。
子宫内膜的厚度,以及对胚胎的容受性,是胚胎植入并健康发育的关键条件。
因此,在胚胎移植前会通过内膜厚度、回声、容积和血流特点等方面,对子宫内膜容受性进行评估。其中对于子宫内膜的厚度,可以通过超声检查来直观判断。
2、正常的子宫内膜厚度是多少?
在月经周期的不同阶段,子宫内膜的厚度会发生变化:
•月经期:随着内膜脱落,内膜处于月经周期中最薄的阶段,一般为2-4mm。
•增生期:受雌激素的影响,子宫内膜开始增厚,一般为5-10mm。
•分泌期:在孕激素的作用下,内膜进一步增厚并分泌营养物质,为胚胎着床做准备,此时厚度一般为8-12mm。
相关数据证实,在女性排卵期或胚胎移植前,子宫内膜厚度处于8-12mm之间,胚胎移植的妊娠率更理想。
内膜过薄
如果在卵泡晚期子宫内膜厚度≤8mm认为是子宫内膜薄或者薄型子宫内膜。
子宫内膜过薄可能无法提供足够的营养和支持,使胚胎难以成功着床并维持妊娠。
子宫内膜薄的原因分为全身因素和局部因素,全身因素有内分泌失调,如雌激素水平偏低,孕激素不足,排卵障碍和生长激素缺乏等;局部因素主要是内膜损伤,粘连和缺如等。
过薄子宫内膜调理方法:
•运用雌激素类药物促进子宫内膜修复和增厚,改善子宫内膜的容受性;
•使用生长激素(GH)或者是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促进子宫内膜的发育,增加子宫内膜的厚度,改善子宫内膜形态和血流,进而提高子宫内膜的容受性;
采用宫腔灌注刺激子宫内膜修复和生长,使子宫内膜厚度增加,改善子宫内膜容受性。
内膜过厚
当内膜厚度>14mm,认为是内膜过厚。
子宫内膜并不是越厚越好,因为子宫内膜好不好不单单是看厚度的,还需要看血流,并且子宫内膜过厚往往还预示着一些病变:
•子宫内膜息肉;
•子宫内膜炎性水肿;
•子宫内膜增生;
•子宫内膜恶性病变;
•长期不排卵导致缺乏孕激素的转换而增厚。
4、适合胚胎着床的内膜长这样
子宫内膜厚度合适
当前普遍认为,比较适合胚胎着床的子宫内膜厚度为8-12mm。
如果到了排卵期前后,子宫内膜厚度还达不到7mm,就意味着子宫内膜偏薄;子宫内膜厚度超过14mm,就意味着子宫内膜偏厚。
无论是过薄还是过厚,都可能成为胚胎着床路上的绊脚石。
子宫内膜形态好
子宫内膜除了厚与薄外,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形态。根据阴道B超检查子宫内膜的Gonen标准,可以分为3种类型:
A型:典型三线型或多层子宫内膜;
B型:均一的中等强度回声,子宫腔强回声,总线断续不清;
C型:均质强回声,无子宫中线回声。
研究表明,A型子宫内膜更有助于胚胎着床。
子宫内膜血流丰富
子宫内膜的血流状况也是不可忽视的一环。就像种子生长需要充足的水分和养分一样,胚胎的着床和发育也离不开子宫内膜丰富的血流灌注。
通过检查子宫动脉血流,可以较好地反映子宫内膜的血流灌注情况。
如果子宫动脉血流出现异常,就可能影响子宫内膜的生长以及胚胎的发育,甚至导致复发性流产、反复种植失败等结局。
总结:
内膜过薄、过厚对于胚胎着床都是不利的。
建议在移植前配合医生完成宫腔镜的检查和治疗,遵医嘱进行药物调理等,且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锻炼、保持良好的睡眠,增强自身体质,才有助于调理子宫内膜环境。
顾问Chr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