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比二甲双胍还管用,养卵助孕抱娃更高效!多囊治疗新方法不容错过
提起多囊,你能想到什么?月经不调?不孕?排卵障碍?促排?试管婴儿?关于多囊的用药,我们通常会用二甲双胍、避孕药、克罗米芬、来曲唑等等。
除了这些,我们知道多囊要助孕首先还会被要求改变生活方式,调整饮食结构,增加运动,减重等等。
这些都是多囊圈子最常见的操作,但是最新的研究认为从多囊发生的机制上入手,可能会有更简单更直接更高效改善多囊抱娃难的方案。
到底是什么呢?赶紧跟着橄榄树生命一起来看看吧!
研究者招募了44名多囊患者(其中19人体重正常,25人超重或肥胖)和45名健康女性(同样分为体重正常组和超重肥胖组),检测她们血液中的炎症因子水平。
结果发现,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无论胖瘦,体内炎症因子水平都明显高于健康女性,这些炎症因子与胰岛素抵抗、雄激素升高密切相关。
研究者总结,慢性炎症是多囊患者的核心病因,且这种炎症状态不依赖体重,不管胖瘦都有体现。
传统研究认为肥胖是多囊的主要诱因,但本研究发现,即便体重正常的多囊女性,炎症因子仍然会升高,说明炎症本身可能直接推动病情发展。
研究者认为未来的治疗方向,除了控制体重,针对炎症因子的抗炎疗法可能比单纯控制体重更有效。
另外研究发现,炎症因子如肿瘤坏死因子-α(简写TNF-α)、白细胞介素-6等在促炎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其中TNF-α被认为与生殖过程密切相关。
一方面TNF-α在多囊患者外周循环和卵巢组织中异常表达可导致免疫紊乱,进一步影响卵泡发育和排卵。
另一方面TNF-α的异常升高会改变其与AMH水平的原始负相关性,继而诱发代谢紊乱。
TNF-α是多囊相关病理生理过程中的潜在介导者,可通过不同途径诱导多囊卵巢综合征的发生。
02、TNF-α是如何诱导多囊发生发展的
我看过一篇李稳安等介绍TNF-αy对多囊卵巢综合征发病机制影响的研究文章,这篇文章特别学术,下面我试着用不太严谨的大白话给大家讲解一下其中涉及的机制。
首先,我们来看TNF-α与氧化应激
我们每个人身体里都会保持氧化和抗氧化之间的平衡,而多囊患者身体里有一场氧化大火,而TNF-α就是点燃这场大火的火种。
正常情况下身体有抗氧化系统,比如维生素C或E来灭火,但多囊患者体内TNF-α水平过于高了,会不断添柴加薪。
TNF-α激活NF-κB通路,像打开"氧化反应开关",促使活性氧(ROS)大量产生。
过多的ROS又会进一步刺激TNF-α分泌,形成"越烧越旺"的恶性循环。
这种循环不仅直接损伤卵巢细胞,还会通过升高雄激素(如睾酮)水平,导致多毛、痤疮等高雄表现。
其次,我们来看TNF-α与胰岛素抵抗(IR)
TNF-α会让胰岛素这把"钥匙"无法正常打开细胞的"锁"。
TNF-α像胶水一样黏住胰岛素受体,阻止葡萄糖进入细胞,导致血糖堆积。
它还会抑制GLUT-4(葡萄糖搬运工),让细胞"吃不饱",身体被迫分泌更多胰岛素,最终引发高胰岛素血症。
胰岛素抵抗使脂肪更容易囤积在腹部,形成"苹果型身材",而内脏脂肪又会反过来加重TNF-α分泌。
再次,我们来看TNF-α与肥胖
TNF-α像给脂肪细胞安装了"加速生产按钮"。
TNF-α会激活miR-424等基因,让脂肪细胞疯狂增殖,同时关闭分解脂肪的酶,导致脂肪越积越多。
肥胖又会让脂肪细胞释放更多TNF-α,形成"越胖越炎症,越炎症越胖"的死循环。
此外,我们来看TNF-α与肠道菌群
肠道菌群失衡就像花园里长满杂草,多囊患者厚壁菌/拟杆菌比例失调,释放内毒素(LPS)进入血液。
LPS激活炎症反应,促使TNF-α大量分泌,进一步破坏菌群平衡。
菌群失调还会影响雌激素代谢,导致雄激素升高和排卵障碍。
最后,我们来看TNF-α与高雄激素
TNF-α通过三重手段扰乱激素平衡,第一步TNF-α激活卵巢中的CYP17A1酶,促使睾酮合成增加。
第二步,TNF-α可以阻断芳香化酶活性,让睾酮无法转化为有益的雌激素。
另外,TNF-α可以通过升高胰岛素水平,降低肝脏SHBG(性激素结合球蛋白),使游离睾酮更活跃。
总之,我们可以看到,TNF-α是多囊卵巢综合征发生发展的"核心枢纽"。
就像一根红线,把氧化应激、胰岛素抵抗、肥胖、肠道菌群失调和雄激素过高串联起来。
我们可以想象多囊卵巢综合征是一场交响乐失控,TNF-α就是那个乱敲鼓的指挥,导致各个乐器(氧化、胰岛素、脂肪等)演奏混乱。
治疗需要重新校准这个"指挥",让身体恢复和谐节奏,这也会从根本上解决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存在的各种问题。
03、如何针对TNF-α进行治疗
面对TNF-α升高,我们圈子的姐妹应该很熟悉,这是免疫性胎停的一个用药,也就是抗TNF-α抑制剂。
常见的有依那西普(Etanercept,ETA)、英夫利西单抗、阿达木单抗、戈利木单抗和培塞利珠单抗等。
商品名我们更熟悉一些,主要是修美乐、希敏佳、益赛普等等。
这些药物对多囊患者到底效果怎么样呢?我们首先来看一下动物试验的成果。
研究者把青春前期的雌性大鼠分为三组,对照组、多囊卵巢综合征模型组和多囊卵巢综合征模型+依那西普组。
多囊小鼠模型是通过DHEA诱导的,多囊卵巢综合征模型+依那西普组是同时接受DHEA和依他西普。
35天后评估了各种生物标志物,包括全身血压、内皮功能以及胸主干和卵巢的eNOS和TNF-α表达水平。
结果发现,多囊小鼠组表现出卵巢形态变化、体重增加和荷尔蒙失衡,而多囊+依那西普组则显示出这些参数的恢复水平。
各组之间的全身血压、尿白蛋白水平和蛋白质排泄量没有显著差异。
总之,依那西普治疗在缓解多囊卵巢综合症患者的荷尔蒙紊乱和血管功能障碍方面显示出希望,这表明了潜在的治疗优势。
动物模型貌似效果不错,人体试验效果到底怎么样呢,跟着橄榄树生命一起来看文献吧!
我们来看一个石家庄的回顾性分析,选取的是100个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的临床数据。
根据患者是接受TNF抑制剂治疗还是不使用TNF抑制剂治疗,将患者分为抑制剂组和对照组。
抑制剂组患者在促排卵治疗前月经周期第1——4天,皮下注射TNF-α抑制剂,每次25 mg,每周给药2次,直到最终卵母细胞成熟。
研究者比较了两组患者在促性腺激素(Gn)使用天数、Gn总剂量、触发时间、激素水平和人类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注射当天的子宫内膜状况、两种不同方案对卵巢刺激(COH)的影响和怀孕结果。
两组患者之间的基线特征没有显著差异,包括年龄、不孕不育持续时间、身体质量指数(BMI)、卵巢容积、窦卵泡计数和基础激素水平。
结果发现,抑制剂组扳机日黄体生成素和孕激素水平较对照组高。
促性腺激素使用时间(9.62 天比11.16天)、Gn总使用剂量(1902.54 U比2373.92 U)、扳机日雌二醇水平(3474.24 pg/mL比3641.73 pg/mL)均较对照组低。
而且抑制剂组临床妊娠率(48.44%vs37.97%)、优质胚胎率(37.83%vs29.04%)比对照组明显升高。
由此可见,多囊患者促排卵过程中使用TNF-α抑制剂可以缩短周期,降低费用,获得更好的妊娠结局。
同时可以降低扳机日雌二醇的水平进而减少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的风险。
04、TNF-α抑制剂的使用注意事项
之前我们科普过这种药物的使用风险,借此机会我们一起再来复习一下。
由于药物本身对免疫系统有比较强的抑制作用,所以用药之前要完善结核病、乙肝等筛查,规避潜在感染风险。
孕期使用TNF-α抑制剂很多姐妹存在安全顾虑,这种药物上市至今已经有二十多年了,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这些药物可以在怀孕和母乳喂养期间安全使用,并且不会在胎儿中引起遗传缺陷。
在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允许将这组药物归类为FDA安全类别B类,比阿司匹林的安全等级还要高,所以孕期使用大家可以放心。
药物虽然孕期可用,但一般建议在怀孕晚期需要停药。
停药并非因为孕中后期这类药物会对胎儿本身产生影响,主要是为了避免对胎儿出生后接种疫苗造成影响。
对于必须依靠这类药物控制病情的姐妹,孕晚期如果必须继续使用,但孩子出生后的灭活疫苗接种计划需要相应调整。
总之,换个角度看待多囊卵巢综合征,我们可以有不一样的发现,也许不久的将来对多囊卵巢综合征的治疗指南也会出现不一样的变化。
从前我们认为一旦确诊多囊基本等于和难孕划上了等号,等待大家的可能是促排,更可能是试管……
也许将来能够有越来越多的文献从发病机制上证实多囊与慢性炎症的关系,我们只需要从根本上抗炎就可以抱娃,期待更多的研究造福多囊姐妹!
顾问Chr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