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植后黄体酮用得对,试管成功率直接翻倍!
有过试管经历的各位姐妹应该都知道,试管助孕中会使用到大量的药物。等到移植后,黄体酮,这个号称助孕界的保胎“神药”就闪亮登场了。
大部分人都听说过黄体酮,但是对于它的应用,还是有很多问题,比如:
“为啥自怀的孕妈不需要额外补充黄体酮,做了试管就必须要用?”
“为什么试管成功率也会受黄体支持的影响?”
今天我们就来逐个解答关于“黄体酮”的这些问题!
1、为什么做试管需要黄体支持?
孕酮的故事要从排卵开始。
自然情况下,在体内LH峰的作用下,女性会发生排卵,排卵后,卵泡腔压力下降,卵泡壁塌陷被结缔组织包围形成黄体。
黄体由类固醇生成细胞(颗粒黄体细胞、膜黄体细胞)及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等非类固醇生成细胞组成。此时,黄体是体内孕酮的主要来源。
孕酮的作用主要有3个方面:
使内膜变厚变柔软
它与子宫内膜孕激素受体结合,使内膜从增生期向分泌期转化,就像硬卧变软卧,此时的子宫内膜又厚又软,为受精卵着床做准备。
抑制子宫收缩
孕激素可以抑制子宫收缩,让子宫“静一静”,减少胚胎在子宫内的“颠簸”,从而维持妊娠。
促进母胎耐受
孕激素还有免疫效应。孕激素从各种与妊娠有关的微小的分子入手,做好“基层”的工作,让他们在整个妊娠过程中不敢造次,调节母-胎界面的微环境,促进母胎耐受,让胚胎高枕无忧。
我们已经知道孕酮的“魅力”所在,为什么在助孕后我们要大剂量使用孕酮?
因为在试管助孕过程中的操作会导致黄体功能不全。
首先,取卵的过程中会使大量的颗粒细胞丢失,这相当于把生产孕酮的主力军给弄丢了。同时,超生理水平的雌孕激素会负反馈抑制LH水平,从而导致黄体功能不足。
同样,冻融周期移植后,体内没有内源性孕激素产生(自然周期除外),自然要补充孕激素。
此外,试管婴儿助孕是一项耗资不菲的过程,几乎不会给我们的容错机会,所以,助孕之后也会常规使用孕激素进行黄体支持。
临床应用的黄体支持一般有以下3种:
◾肌肉注射黄体酮
油剂型黄体酮肌肉注射后迅速吸收、血中孕酮浓度明显增高,抽血也能检测到。
这种方式让人有看得见的放心,但是我们都知道试管助孕后的黄体支持不是一朝一夕的,长期注射不仅注射部位疼痛还容易形成硬结,还有甚者发生局部无菌性脓肿。
◾口服黄体酮
我们以常用的地屈孕酮为例,它的分子结构和我们常规检测的孕酮并不一样,属于逆转黄体酮,服用后不改变原血清孕酮水平。
所以,不管你用多少,在血中都是检测不到它的。
◾阴道黄体酮
它经阴道途径吸收后迅速吸收并扩散至宫体,完成子宫内膜向肌层的扩散。
主打的功效是提高盆腔局部的血药浓度,而在外周血液中的浓度是远远达不到的局部的浓度,而局部的孕激素是足够支持胚胎发育的。
2、试管成功率受黄体支持影响
这项研究是我国第三军医大学的发表在国际生殖医学顶刊《生育与不育》上,这是首次探索冻胚移植黄体支持不同给药途径对试管成功率的影响。
这个研究一共纳入了6905个冻胚周期,全部采用激素替代复苏移植方案,其中4,616个周期使用的是阴道黄体酮给药方式,2,289个周期采用肌肉注射黄体酮给药方式。
试验的目的是比较不同给药方式hcg阳性率、活产率、流产率等妊娠结局。
结果显示,阴道黄体酮组活产率为46.23%,肌肉注射黄体酮组活产率为48.62%,肌肉注射组高于阴道黄体酮组,两组有统计学意义上的差异。
在hcg阳性率方面,阴道黄体酮组为69%,肌肉注射黄体酮组为67.85%。
在临床妊娠率方面,阴道黄体酮组为61.59%,肌肉注射黄体酮组为60.03%。
在hcg阳性率和临床妊娠率方面,两组用药方式结果虽然有差异,但是并没有统计学意义。
从流产率方面来看,阴道黄体酮组为15.34%,肌肉注射黄体酮组为11.40%;
从总妊娠丢失率方面来看,阴道黄体酮组为22.22%,肌肉注射黄体酮组为18.90%。
所以,从流产指标来看,肌肉注射黄体酮组流产率要显著低于阴道黄体酮组。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我们从亚组分析来找一下具体原因。
在比较不同体重女性不同给药方式的数据中,研究者发现,正常体重女性,阴道黄体酮组活产率低于肌肉注射黄体酮组;超重或肥胖女性,无论阴道给药还是肌肉注射给药,两组患者活产率都是类似的。
总之,这篇研究告诉我们,对于正常体重的患者来说,移植后黄体支持可能肌肉注射更佳,但是对于肥胖患者来说,这种优势就不存在了。
所以,通过这个研究,小橄榄还是更倾向建议大家在试管婴儿移植后的黄体支持方案中尽量选择肌肉注射黄体酮。
虽然它的缺点非常明显,但是我们做试管的最终目不就是怀孕抱娃吗?
即便是肥胖患者,它的妊娠成功率也不低于阴道用药,但价格却是阴道用药的零头,从经济角度来讲也更划算。
顾问Chris